尚权V访谈
在第十二届尚权刑事辩护论坛举办前夕,我们推出了“尚权V访谈”系列活动。我们将邀请知名学者或法律实务部门人士参加“尚权V访谈”,围绕与刑事辩护相关的话题畅谈、分享自己的观点。敬请关注。
编者按
本期尚权V访谈的嘉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京都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门金铃。门金铃既是默默守护法学研究、法律信仰的老师,又是在刑事辩护前线、践行法律信仰的律师。我们更喜欢称呼她为老师,她专业而亲近,跟门老师交流,总是能够被启迪与指引。正是契合教师与律师的背景,我们选择了青年法学人才的职业选择与成长这一主题,希望能够为广大青年法律人才解答即将进入或初入职场的困惑与职业成长中的些许烦恼。
视频播放地址:https://url.cn/5PXwzXF?sf=uri
01 对于青年法学生的职业选择,有没有什么经验或者建议?
实际上这些问题在我从教的这么多年里面,每当就是有学生毕业的时候,我也是反复去思考的。因为我们国家在法律职业上无非就是公安、检察院、法院,还有就是做律师,再有就是做学者。
做学者的人基本上是少数,就是学生当中,除非博士毕业才有可能去做更深入的研究,更多的选择是在公检法和律师这四个职业当中。怎么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建议,经常困扰着我。
因为如果按照法律职业人成长的历程来说,应该是从律师做起是最好的。因为律师能够对自身法律素养进行全方位的打造,从最基础的时候一点一点锻炼形成。
公安是个特别特殊的角色,在中国来说他做警察的话,可能有很多是执行层面的,是要以执行命令为职业的精髓。
那法律人其实要信仰法律的,要有一个自由的灵魂和精神,可能才能做得更好,所以它还是有一点点张力。
检察官也很不错,但是检察官有一点就是只办理刑事案件,他们不办理其他案件。
我们中国的法学教育本来就有一个缺陷是什么?你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就学法律,然后出来之后就做职业人,就失去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的过程。
这就让我想起上北大的时候,我有个老师陈瑞华老师,大家也都熟悉,他经常举一个例子说,你都没有结过婚,你自己是单身,没有谈过恋爱,你现在要判离婚案子肯定是不行的。检察官也一样,你做的是刑事的,但是你社会生活其他方面根本没有经验,其实也是不利于成长的。法官也是这样,所以做律师他接触所有的案子可能对他们的成长最好。
但是中国的司法制度呢,它不在律师的摇篮里去寻找检察官或者是法官,没有这样的通道。这样的话,如果你给学生去建议做了律师,他可能就是永远是律师,他也不可能在体验这个法律共同体的其他职业。所以经常也会让我觉得很困扰。
那我在给他们做指导的时候,就会把这三个职业或者是四个法律职业全部介绍,很清楚他们的特征。然后我再根据这些年,他们跟我在一起学习、生活,我所感受到的他的性格特点,他适合做什么,然后给他一个建议,然后也希望他未来职业的路能身心合一,就是说既和自己的性格特别的符合,又把这件事情做得特别好。
02 您认为选择专业所和综合所的机遇与挑战有什么不同?
说实话,离开尚权一直是我特别依依不舍的一件事。因为我在那里,第一时间很长,第二跟各位同事也建立了特别深厚的友谊。以致于我虽然出了尚权,但是尚权的每一个活动,后面的每个活动我都没有缺席过,也都是特别愿意的、开心的去参加。你问的这个问题,其实我现在感受最深,是因为我到了这个所跟原来尚权所确实不一样,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应该算是个综合性大所。
那我现在给我的学生们做建议的时候,也是首先让他们考虑自己的特点,其次呢我会告诉他,像这样两种不同属性的所,你能得到的东西是什么?其实在尚权所,一个律师是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因为提供给他的机会也好,位置也好,都是全方位的。因为他是个只做刑辩的所,而且它从规模上可能也不是特别大,但是它的平台特别高,社会影响力也在那里。
所以在那个所里,他就是没有那种制度上的约束。我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是怎么从金字塔的塔尖到塔底,而是一个直接的没有任何障碍的过程,这是其一。其二,一件事是完完整整的交给你的。包括一个案子也好,包括一个什么也好,从头做到尾全方位的都到位。从阅卷也好,从会见也好,从去公检法的打交道也好,以及包括开研讨会的时候,你的主题发言也好,各个方面你都有机会。因为那个所他是一个专业的所,这是其二。其三,它的规模在这里,让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恰好有它非常重要的一个位置,这是客观的一个表述。
但是综合性的大所肯定不行,因为综合性的大所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在这个结构里,不要说一个刚毕业的,即便我这样的资深的律师进去,因为有更多更资深的人在那里,一切必须有规矩才能成方圆。那这个规矩既是你学会规范的一个起点,同时也是制约你发展的一个桎梏,它一定是双刃剑的。所以说在尚权可能你这样全方位成长,有的时候你不知道某一个环节或者某件事他的规矩在哪,但你要在京都你能学到很好的规矩。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方说从阅卷开始,这个阅卷笔录怎么做,从第一个证据到最后证据怎么做,从格式到形式可能都是特别严格的。
你的上一个指导老师,或者那个上一个级别再上都是非常严格的,你会学到很多规矩,这事在尚权所可能没有了。但是有一点,这个规矩可能使得你接触这个事,接触的这些技术和技能,可能会在一个地方沉寂很久。你可能有很久就一直需要做,因为你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机会。这里的人的这个层级以及它的这个结构是非常稳定的。你要在这个稳定的结构里杀出一条血路脱颖而出的话,那必须是要付出比在专业所里面多倍的努力。因为他已经有太多的太稳定的东西在,这是它们之间的区别。
这个事情其实它是相辅相成的,他不可能说我给你自由生长的空间,让你有机会去自由地生长,同时又有很多规矩,你一下就学会了,那肯定不对,那我要给你很多规定,你一定不能自由生长。其实还是有一点,就是看学生自己的性格,有的学生呢,他特别适合去这种大所,因为他特别踏实,他不想要那压力,他就想要一个很好的收入。这样的话在这种大所里他能做得到,就是说我只做一件事情做好,我就可以有个很好的收入,我把这个事情做好,我哪怕隔一年两年之后再去学另外一件事情,我一点一点成长为一个合伙人也好,一个独立的律师也好。
但是有的人的性格他就是比较张扬的,他就是那种适合快速成长到一个阶段之后,在不断的回过头来完善自己的那种。他的耐心可能不足以让他支撑在一个大所里一步一步的慢慢做,但他的聪明足以让他很快的能到一个高度,那就适合到尚权所。
对于青年律师,我觉得你选择的时候,选择团队也好,选择自己的律所也好,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但是不管在大所这种综合的大所,还是在这种小的所,其实你选择团队都是重要的,你一定要看到自己的团队,是不是和自己的性格和各方面都是合适的,如果说在团队里很难过,那什么所都不行!
嘉宾简介
门金玲
京都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北京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博士毕业,现任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法律诊所教育。常年专业办理刑事案件,积累了丰富的庭审辩护经验和审判前辩护的成功经验,办理多起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案件。发表论文数十篇,参加撰写论著数部,参与过国家社科基金、公安部、司法部、北京市、全国律协刑辩委员会以及其他民间课题十余项,独著《侦审关系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主编《刑事辩护实务指南》(法律出版社2015年第二版),主编《刑事辩护的技术、方略与案例》(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